十年一遇的影院行業升級,你抓住了嗎?
一、票房行業的爆炸性增長,電影行業野蠻生長
近10年來,中國電影的票房連年呈現出了爆發式地增長趨勢,連續5年票房的增長速率都維持在了30%~40%左右。在2015年更是達到了440億的巨額。同比同期的全球最大票房市場北美,北美的票房數字雖大,但是市場疲軟,缺乏增長點,在2015年中國票房增長率達到48.69%時,北美的票房增長率僅7.5%。
雖然2016年由于票房的巨大打擊,近年來的快節奏腳步突然被打亂,但是在整體趨勢上,中國票房依然處于增長趨勢,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二、電影行業百花齊放,影院生命力強勁
電影是一個有前后端的行業,前有制片方,后有發行方,還有院線。在內容制作方面,實力一貫強勁的BAT公司,阿里開啟了阿里影業部門,騰訊也有了企鵝影視,各自在影視制作方面都投入了心力。而在技術方面,早年3D畫面技術的出現讓觀眾大呼神奇和過癮,也因此電影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近些年涌現的全景聲技術也在影視播放聲音方面上給了觀影者更多想象空間。在接近年末的時候李安用一部3D/4K/120幀的電影掀起了一股電影新風,在全球僅有5個影廳可以進行原版播放的情況下,票房也突破了1億大關,引起熱議。
電影前端的熱門必然帶來后端的繁榮。從《2016年騰訊娛樂白皮書》可以看到在近三年內內地的銀幕增長情況,北美和韓國在這三年內銀幕增長維持在平均每年200塊上下,這樣的增速對于北美這個票房第一的基數而言幾乎持平,對于韓國這個基數甚小的國家而言,這個增長速度也只有8%。而在中國,銀幕平均每年會增加大約7000塊,增速是在20%~30%。這樣的增速對比同期其他地區,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處在增長的爆發點上。由此可見,影院的春天已到!值得一提的,在家電行業的巨頭之一的蘇寧在今年也出乎意料地提出在全國各地建立蘇寧影院的構想,希望以曲線救國,挽回昔日的榮耀。
三、影院競爭日趨激烈,增長點在哪里?
從上圖中也不難看到,雖然銀幕的增勢不減,但是想起2015的滿載而歸,2016年的進入者更多,但是平攤到每個影院的單銀幕年票房數量卻不增反減。除了有中斷票補之后造成電影票房的“中場休息”,也不得不引起商業影院從業者的深思:市場的蛋糕再大,總有邊界,而市場不斷有新的進入者,如何在這個瓜分蛋糕的市場里分一杯羹?市場的增長點在哪里?
“好電影少”是消費者公認的不愿意去影院的第一原因,這也是類BAT一類的大公司進入影視制造行業的機遇。對于片源,院線沒有太多的話語權,那么院線方可以改造方向在哪里呢?
騰訊就“網友們為啥不愛看國產3D電影?”做的調查回訪中反應:“假3D太多”、“影院設備差”等,對于現行3D觀影者的印象還大多停留在“只有字幕立體”、“只有片頭是3D正片”的感覺。這是3D呈現的失敗,片源制作和放映設備都或多或少有一定責任。而還有不少人直言“有的影院稍微靠后點就只能看臺詞了!”,而“有些影院則是聲音震得頭疼”,有的“畫面太暗”,甚至還有“字幕溢出屏幕外”的。可見整體影院設備亟待升級,提高觀影體驗勢在必行。
回顧幾年前,我們看到的是3D技術帶來的IMAX影廳的變革,雖然IMAX的票價是普通電影票的二倍,甚至更多,但是從業者很高興的看到IMAX影廳的票房是平均票房的5倍,這說明即使價格更貴,但是也抵擋不住消費者對IMAX的熱衷。而隨之而來的“IMAX影廳潮”,從2012年到2014年,IMAX銀幕數以每年超過40%的速度增長。據IMAX集團報告:2014年,中國IMAX銀幕數達到了23600個,而當時份額最大的美國約占39600個。IMAX的風潮讓我們看到技術變革帶來的行業升級和其中的潛在消費市場。
萬達院線是IMAX在國內的最大金主,長期的戰略合作讓萬達旗下(到2014年低)擁有105塊IMAX銀幕和210個IMAX影院,為IMAX集團大中華區貢獻了23.1%的收入。時至今日,風水輪流轉,影視設備行業又有了新的技術突破——以杜比全景聲為代表的3D聲效技術。一向快、狠、準的萬達院線這次又一次性簽下一個長期協議:5年之內在全國范圍內開100家杜比影廳。
對比國內現在影院現狀,雖然現在大多數影院至少會建造一個3D廳,但是仍然還是停留在“2K”“24幀”的傳統電影標準上。傳統標準已存在80余年之久,恰逢消費升級和娛樂升級的年代,傳統的標準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畫面的清晰度不夠”、“畫面的亮度不夠”、“畫面不夠穩定”和“聲音不夠有立體感”這些問題都一一暴露出來。而恰在此時,技術能力的突破給電影播放行業帶來了福音。更清晰的“4K”畫面、更穩定的“48幀”、“60幀”甚至“120幀”、更真實的“全景聲”,這對于觀眾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我們迎來了數字電影行業的第二次變革風潮。
四、新技術對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們看到了“3D+巨幕”的組合、“120幀+科視雙機激光放映機”的組合……新技術的出現要求我們用更好的設備來實現效果。同樣用以實現全景聲的音箱必須進行產品升級。
針對全景聲,有了80多年電影經驗的國際名牌Christie科視特意研發除了一套Christie Vive Audio音響系統。整套系統采用了全新的Ribbon技術,一體化線性陣列設計,解決了大空間聲音不夠均衡的幾點問題:
首先是聲音的傳播具有指向性,使得聲音傳播到它需要被傳播到的地方;
其次覆蓋更好,影院內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都保持著一致的音量,聲壓差比傳統方案小2~3db;
最后是高輸出量包總線性陣列揚聲器要比傳統點聲源揚聲器更易實現在聽音區域的高聲壓級發聲。
一經發布到現在,Christie Vive Audio已于全球范圍內完成了300套安裝,其中包括第一個杜比認證的杜比劇院,也包括萬達的“發燒級影廳”9號廳。
而相對于影院整廳的改造,西班牙皇家劇院品牌Luis Wassmann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Luis Wassmann(衛仕曼)原是一個專注影院、舞臺表演和歌劇院的音頻系統提供商。秉承著皇家歌劇院的榮耀,衛仕曼堅持手工制造,致力于做“最好的大空間聲音”。而在此全景聲浪潮上,衛仕曼推出可直接接入的全景聲頂置揚聲器,采用方便的吊頂掛裝,使用模塊拼接的方式,在原本基礎的上增加吸頂,快速安裝變身全景聲。
對于一個成品影院而言,想要在影院內進行全景聲系統的更換,如若進行整套系統的更替,最少需要休業2周時間,經濟損失很大。而其實升級為全景聲最大的問題是頂置揚聲器的補位,而衛仕曼則推出了這類為補位而生的頂置揚聲器,只需要在合適的位置擺放上幾個巨大的腳手架就能完成安裝。
如果影院不適合安裝頂置外掛揚聲器,衛仕曼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同軸技術和線陣列技術,LW7603吸頂揚聲器體積很小,卻足夠將聲音覆蓋到整個空間。整個安裝過程只需一個簡單的腳手架和一塊60X60 CM的天花板就能完成,方便之至!
從整體上來說,影院設備的音頻行業落后視頻行業許多。在這個奮起追上的時刻,優質大空間音箱的缺乏是影院升級風潮中的面臨的問題。不論是作為杜比影廳供應商的“科視”,還是歌劇院揚聲器出身的“衛仕曼”都是市場上極賦競爭力的實力產品之一,也是完成此次影院升級的亮點。
